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可以说是商业电影的一大瑰宝。不仅是因为口碑跟票房双收,也不仅是因为在当时成为奥斯卡的最大赢家、且李安创下二度获得最佳导演的纪录,而是这部混合实拍跟数位效果的好莱坞影片,在面向娱乐大众下,蕴含着东方式的沈静哲学及生存信念。
这种文化混血的基因是李安最擅长且最让人敬佩的成就:他总是能用自己的电影语言,不断挑战截然不同的故事与风格,最后变成大家喜欢的作品。
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分为三个部分,电影名称明确地定位为人类的生存故事,然而从开场在阳光普照的动物园开始,到之后的有各种不同的海洋生物在海底闪闪发光,整部电影用了大量场景描绘动物及大自然的灵性,3D效果更使画面充满了神秘感和魔幻感,有种向《鲁滨逊漂流记》致敬的意味。
虽然以惊人的视觉效果著称,主角 Pi 的人物刻画可一点也不马虎。电影也花了许多篇幅描述有趣的小故事,例如他的名字从何而来、自己又是如何改名的,以及文书错误导致父亲动物园里的老虎拥有人名等等,看似不着边际的小细节,是让我们能对主角感到亲近的原因,而且能够勾勒出一幅完整的人物肖像。不只是 Pi,而是包含他的家人,尤其是最重要的父亲与母亲。
当故事的发展来到灾难后的独身漂流记,便成了一场史诗级的冒险,也是对于仅是少年的 Pi 的成长考验。他必须学会在这达尔文式的境地生存,直面口渴和饥饿,找到与凶猛老虎共处的生存之道,忍受强大的巨浪风暴,接受自己失去所有家人且一无所有的残酷孤独。此时如涌上的飞鱼中队、巨大的座头鲸、生动遨游的海豚群、被夜光水母照亮的夜晚,以及最重要的,侧面如母亲一般的绿蕴岛屿,成了这残酷生存故事的一丝救赎。
关于灾难片,最著名就属于汤姆汉克斯主演的《浩劫重生》。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也拥有同样的深度,在海上孤独漂流227天,无疑是对心灵及身体的极致考验,演员苏拉·沙玛让 Pi 的精神之旅与航海之旅一样令人信服,很难相信这是他的第一个角色。能够与国际大导演合作,在制作预算高达1.2亿美金中的好莱坞片独挑大梁演出,又交出这种自然真诚又沉稳自信的表演,还有一人控制场面的银幕吸睛度,可能胜过非常多有经验的演员。
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另外一个最惊人的成就绝对是摄影。3D摄影在《阿凡达》之后泛滥成灾,几乎成为电影宣传的噱头跟哄抬票价的手段,但是李安可以说是将3D效果推至巅峰。他并非将动物伸出手去触碰观众;相反的,他是用场景与构图用赋予了这趟冒险的深度和空间。摄影师克劳迪奥米兰达也功不可没,除了能将实景与数位合而为一,以及兼具贴近现实与魔幻童话般的故事感,横扫最佳摄影奖是实至名归。
无边无际的海洋如同画布一般,而 Pi 的救生艇通常是开放平面上的一个小点,并且藉由纵横比的变化来定锚场景的构图及设计角度。举例而言,原本是矩形的画幅变成了一个平移的正方形,而 Pi 的船就放在正中间,突显了他在大海中的孤立感;或是在飞鱼成群踩踏过程中,电影原本的1.85:1的画幅扩大为2.40:1,让观众像是那只鱼在追逐猎物,还有后鳍仿佛刚从画面边缘渗出来的戏剧效果等等。
这是一个会激发内心探索的旅程,会让你审视自己的信仰或信念,在极为残酷的灾难中还如何以本我或超我生存下去。当 Pi 最后生存下来、老虎随之远去的时候,我们也以为电影就这样顺势收尾,但成年 Pi 却以刻意平淡与简短的方式,回答保险经纪人一个关键的问题,仿佛是抛给观众的一个疑问——
我们刚刚看到的是究竟是一个童话寓言,还是真实世界下的残酷写实纪录?李安创造了一种全面沉浸式的体验,是精致的视觉盛宴,是叩问心灵的哲学故事,然而,最后这个开放式的答案,会让所有人在走出电影院或关掉影片之后,久久不能忘怀。这就是电影与故事的魔力,也是《少年派的奇幻漂流》在多年之后会一直被讨论的原因。
暂无评论内容